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

寫作、靈修和催眠

看似毫無關係的事情,是上星期與朋友聊起的話題。



靈修幫助我們體會神聖,文字卻往往難以表達神聖體驗。我第二本小說引用了好些自己的經驗。那突如其來的心神領會可以來自禱告、默想,也可以來自大自然、藝術作品。不論啟發自己的源頭是什麼,要說清整個過程確實不容易。靈光一閃那頃刻是直覺的跳躍,是從零到一的頓開茅塞。自己如何從一團混沌變成豁然開朗非我能夠解釋,那是上主成就的開竅。我仍努力嘗試記下每一次神奇的經歷,是希望自己終有一天可以捕捉到箇中的神髓。


靈修可以洗滌心靈、啟發頓悟、經歷神聖, 寫作原來有類似功效。朋友問我曾否在寫作的時候感到自己「親歷其景」。我在另一篇網誌表示過,這正是寫作帶给我的樂趣。任何意念或經歷因我的文字變得活靈活現,自己會感到與那個意念或經歷合一。一股暖流會運行全身,讓自己沉浸喜悦之中。我相信那是赫塞(Hermann Hesse)所講的「輕微的喜悦」。朋友告訴我,這樣的寫作經驗儼如進入催眠狀態,頭腦會更清晰,注意力會更集中。


我最近還發現,這是自足的喜悅,不受外在世界影響。我完成《旅行教曉我的課堂(六) 》後,剛好沉浸在這份喜悦之中。(另一位)朋友讀後與我交互意見,我也覺得文章可加以改善。奇怪的是,任何評語皆無損自己當初那份喜悦。即使我最終力有不逮,無法把文章改得更好,那份喜悦也不會減少。


我們從小認識的成就感十分容易因為别人的比較或評價時增時減。我們也因此誤會自我價值是飄浮不定。個人能力變成我們十分在意的事,祇因沒有能力便沒有成就。大家不斷追求結果(good for something)的時候,善本身(good in itself)對我們而言是全然陌生。


我有時也會因冥想靜坐進入自我催眠狀態。算是幫自己的心靈定時沐浴吧。原以為鬆弛、輕盈的腦袋是促進自己寫作。心明眼淨的狀態其實是先幫自己存在(to be)。

1 則留言:

  1. "我們從小認識的成就感十分容易因為别人的比較或評價時增時減。我們也因此誤會自我價值是飄浮不定。個人能力變成我們十分在意的事,祇因沒有能力便沒有成就。大家不斷追求結果(good for something)的時候,善本身(good in itself)對我們而言是全然陌生。"我完全同意。生命很有趣,可以說,到了這個年紀,我才開始真的喜歡自己,不因為什麼成就,不因為別人評價,也不再害怕自己的不夠好。那種喜歡自己的感覺是超越的,可能就是你所說的'心明眼淨地意識自己的存在"。感覺真的很好。這種意識也是在默觀祈禱時最強烈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