克羅地亞全國人口祇有四百三十萬,土地供應不及香港緊張,炒賣房地產的風氣也不如香港熾熱。但克羅地亞人還是很熱衷買房子。
克羅地亞人買屋的原因挺傳統。他們相信安居是人生最重要任務。以前的人離鄉別井往德國或其他西歐國家工作,賺到第一桶金必然在家鄉建屋或買房子。越大越漂亮的房子更加是身份地位的象徵。虛榮以外,房屋始終是持久且有形的資產。祇要一直維修保養,房子可世代相傳。我們居住那區有不少百年祖屋。我們現居的石屋,也是樓上鄰居的祖屋, 同樣過百年歷史。
現時的克羅地亞人必須跟隨市場經濟的遊戲規則去買房屋。共產黨剛倒臺和戰爭期間,反而有些出人意表的方式成為業主。二次大戰後成立的共產國家,必然先把所有資產收歸國有,私有土地、私人物業和公司從此消失。鐵托統治下的南斯拉夫也一樣。國家甚至提供終身職業,大家通常把整個職業生涯奉獻給一家機構。到達一定年資─一般不少於十年─該機構便會給予住房,員工祇需每月付少少費用便可一直住到百年歸老。員工若過身,同住超過十年的家人可繼承房子,一直付費便可同樣住到百年歸老。若沒有繼承人,房子由機構收回。
老公度過童年的房子, 由他母親的工作單位提供。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戰事結束後,克羅地亞及波斯尼亞均容許國民購回所住房子。戰後的房價自然不高。婆婆因此不難成為業主。老一輩克羅地亞人擁有物業的比例較年青一代高,可算時勢造成。
戰爭期間另一常見的情況是強佔空置房子。各種族的平民若住在敵對一方的社區,他們多數會離開家園往族人聚居之地暫避。Split當時的戰爭氣氛並不濃烈,但少數塞爾維亞人為自身安全,還是會暫避塞爾維亞其他城市。戰爭結束後他們可能彌難,或因其他原因不再回到原居地。這些人留下的空置房子十之八九會被強佔。這類情況在克羅地亞境內相信不少,不然政府不會出手擺平業權問題。強佔者付上一定費用及辨妥一些手續後, 可正式成為該房子的合法業主。
我第一次聽聞世間有此等匪而所思的事。不過,非理性的戰爭正正造就種種光怪陸離的現象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